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

来源:散户财经 时间:2020-01-09 14:29:37 责编: 人气:
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大部分的人由于理财知识的缺乏,常常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出现选择迷茫的情况,面对繁多的理财产品,哪一款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下面,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下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 

 一、什么是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标准的解释,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二、 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1、根据币种不同分类 根据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外币、双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是指银行以高信用等级人民币债券(含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其他债券等)为投资标的,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到期向客户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首先要求投资者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然后以外币的形式投资于国际市场上的外汇及衍生品市场。双币理财产品是人民币和外币理财产品的简单组合,其突出的特点是在预期收益率上,划定了一个收益率的浮动空间。 2、根据投资期限分类 按照投资期限的长短,把银行理财产品分为1个月以内、1至3个月、3至6个月、6个月至1年、1年以上几个期限。 3、根据收益类型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后,就可以获得协议上规定的收益,反之为非保证型;非保证型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4、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分类 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Ⅱ型产品 债券型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从风险角度来讲债券型理财产品属于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信托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信托产品,因信托产品目前在国内执行刚性兑付的行业规则,因此属于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 挂钩型理财产品也称为结构性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各种金融工具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金融产品。为了满足投资人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通过优先、劣后的构架设计成保本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 QDⅡ型理财产品,简单地说就是投资人委托被监管部门认证的商业银行,把资金用于境外投资,一般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属于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返还有哪几种方式? 收益返还方式分为按期返还和到期一次性返还两种。若为按期返还收益,系统按约定时间自动转入客户理财账户。若为到期一次性返还,收益与本金将于产品说明书约定期限内自动存入客户理财账户。 四、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 根据不同产品风险等级,销售起点金额要求不等。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运作上虽存在一定的弊端,但随着监管机构对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流程的规范、风险管理的加强、代销业务的排查、管理条例的出台、信息的登记和披露等一步步的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会越来越安全。 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对于比较保守的投资人来讲,适合和p2p理财一起按一定比例的配置,进行搭配组合。特别是现在很多银行都开通了网上理财功能,可以在网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操作起来就更为方便了。

推荐阅读:银行资管子公司设立待批复 银行理财产品具体形态存疑 2022年03月28日 市场期盼已久的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终现曙光。 3月23日,招商银行公告拟出资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招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早前,2022年3月和5月,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已先后公告过发起设立类似子公司,但以上三项申请均待取得监管机构批准。 多名银行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期待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获得法人身份后引入新的机制、体制;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些综合化经营银行集团已经拥有基金子公司,实际上能够发挥的作用或低于预期。 由于资管新规还未落地,市场更大的疑惑在于,银行理财产品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保留除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特征。若参照保险资管,银行理财是否需要向证监会申请公募牌照? 曾争取私募资质 时隔两年,招行成为第三家申请资管子公司的银行。其背景是 2022年11月17日,央行等相关部门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对“资管子公司”做出了进一步要求。 根据资管新规,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上一轮的银行资管子公司“热潮”出现在2022年,背景是银监会鼓励银行设立相关业务子公司。 某华南股份行资管部高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资管部独立成子公司的好处有三:第一,明确法人地位,更加独立地进行投资,相应开户资质及多层嵌套问题也能解决;第二,能够更好地实现风险隔离;第三,可以更加市场化的运作,引入新的体制和机制。 招行公告显示,在适当时机,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并在监管批准的前提下,可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过,多名受访银行资管人士表示,即使银行引入外部战投,也很难在根本上改变银行的整体风格。以目前一些综合化经营的银行集团为例,从其控股的基金子公司运行情况,可一定程度窥见未来资管子公司的形态。 回溯2022年,多家银行还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样由光大银行于当年6月“领衔”。截至当年11月,有10家银行(或以其部门名义)通过备案。 对于银行而言,取得上述资格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作为私募基金的管理人(GP)发起设立基金,而不再局限于有限合伙人(LP),甚至是通道的角色。如果没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银行在契约型私募基金中,只能承担托管人角色。 不过,当年11月亦有银行人士表示,接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通知,需要将备案主体统一为法人银行(不能为部门)。 控“非标”语境下的基金化 一直以来,包括在2022年银监会鼓励银行设立业务子公司时,市场就有疑惑,银行资管子公司由谁来监管?在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后,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明确。 在多数银行资管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需银保会批准没有疑问。但由银保会批准设立的资管子公司,和银行已有的基金子公司(持公募基金牌照)有何区别则存疑。在资管新规下,已经持股基金公司的银行是否需要,或者是否可以再从银保会申请一张银行资管子公司牌照? 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此次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成银保会,保留证监会,而非三会合并,从分工来看,银保会主要监管银行和保险业相应表内业务,相应表外资管产品,特别是公募产品,可能仍需要证监会发放牌照。 保险资管子公司现有经验为,保险资管子公司由保监会批准设立,同时,接受第三方资金委托投资管理的私募性质资管业务监管也在保监会;但开展公募业务,则需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向证监会申请。 但银行理财的不同之处在于,起售门槛5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按照公私募的分类来看,主要是公募产品,与保险资管有所区别,因此银行理财公募产品是否需要单独和证监会申请公募牌照,也是银行业内人士的关注点之一,后续问题包括,若银行资管子公司也需向证监会申请公募牌照,如何解决非标投资问题? 在上述股份行资管部人士看来,未来银行发行的产品中若投资有非标,很可能只能以私募形式。“非标是特定债权,最应该向机构客户发行。公募产品投资的资产应该具有公允价值,能够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同时未来肯定会大力发展标准化产品,而前提是项目本身有现金流,比如ABS;过去银行理财投资的典型的地方政府平台类非标,完全是依托于政府信用,这类融资本身就是财政部和相关监管希望严管的。” 不过,以上做法均基本建立在基金法为上位法的前提下,银行理财产品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保留除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特征,还有待监管的进一步明确。 银行资管业人士的最大担忧在于,若银行理财产品完全参照公募基金进行管理,银行理财产品的特性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