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银行理财产品怎么选择?

来源:散户财经 时间:2020-01-09 14:29:38 责编: 人气:
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银行理财产品怎么选择?对于银行理财新手而言,往往不懂得辨别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更是看不懂长篇大论的说明书。那么作为普通投资人,怎么挑选出靠谱的银行理财产品呢?银行理财产品本着收益稳定,风险低等优点,一直深受投资人青睐。然而,对于银行理财新手而言,往往不懂得辨别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更是看不懂长篇大论的说明书。那么作为普通投资人,怎么挑选出靠谱的银行理财产品呢?

 一、看清产品是银行自营的还是代销的: 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很多人有类似的想法,就是只要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就靠谱,风险就不会太大。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银行除了自营的产品,还会帮别人卖产品。我们经常听说的“飞单”事件,就是银行员工为了赚取差价,私自向顾客出售非银行自营的,而是第三方机构,比如信托保险基金等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风险要比银行自营的大得多。而且一旦出问题,银行往往会认为这是员工个人行为,不承担相关责任,投资人也只能欲哭无泪。 所以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是不是银行自营的。那么如何辨别买的理财产品是不是银行自营的呢?这里融360小编教大家3招: 第一,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查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第二,仔细看合同上的发行方是不是银行。如果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合同中会有银行名称,说明是哪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第三,看看产品收益率是否“靠谱”。“飞单”产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收益高,一般是正规银行理财产品的两三倍,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跌破4%。投资人不要盲目追求收益,掉进“飞单”陷阱,以免本金遭受损失。 此外,不要轻信银行经理的“花言巧语”,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因为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就掉以轻心,自己的投资自己要多留一份心。 二、要选择非结构性的: 如果追求稳健、固定的收益率,除了买银行自营的产品外,最好还要选择非结构性的产品。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风险的程度却相差甚远。区分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很简单,主要看其投资方向和投资标的。 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类理财产品风险比较低。 而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往往和黄金、石油、股票外汇、信贷等等挂钩,产品名称带有此类字眼的投资人要格外注意。此外这类产品会有两个预期收益率,分别是最高预期收益率和预期最低收益率,如果在产品说明书上,收益率是一个范围,比如预期最低收益率为0.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8%,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都有一个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动却很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 三、判断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 判断银行理财风险高低还有一个更简单、更直接的办法,那就是看产品的风险等级。如果是第一次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银行通常会要求大家做一个风险评估测试,投资者只能购买自己相应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由于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没有统一规定,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采用了不同的符号。 总体而言,基本分为五个风险等级,包括: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 融360小编建议大家,买银行理财产品买R1、R2级别就可以了,这类产品风险系数很低,R3级别以上的就要谨慎购买了,此类产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 另外,如果产品投资组合里面是否有“股票”字样,那风险级别至少在R3以上。 四、不要误解“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银行理财按照收益类型可以分为三类: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保证收收益类就是指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银行都会保证,比如,一款保证收益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为3%,那这个收益率就是固定的,到期时银行一定会兑付你3%的收益率。当然因为此类产品的风险低,收益率自然也低。 保本浮动收益类是指,银行只保证本金的安全性,但是收益是浮动的,比如一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4%,那么到期有可能达到4%也有可能达不到。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也很好理解了,就是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银行都无法保证,也就是说,不仅收益是浮动的,本金也有存在亏损的可能。 从产品的风险来看,非保本类理财产品要比保本类理财产品大很多,不过前者的收益也要明显高于后者,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8%,其中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3.2%左右,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则在4%左右。 很多人认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理财产品不安全,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实际上,非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大,此类产品收益达标率在99%以上,也就是说,很少有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率,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更是极少。 需要注意的是,保本和非保本,与结构和非结构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结构性理财产品分保本和非保本,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分保本和非保本的。如果买了一款非保本的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很有可能不但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本金也有亏损的可能。 总之,看理财产品是否安全并不是看它的收益类型,而是要看风险等级。融360小编建议大家,买银行理财产品,最好买银行自营的、非结构性的、风险分级为R1(低风险)和R2(较低风险)的,一般来说,理财产品满足这三点,就可以放心购买了。

推荐阅读:不再保底了,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 2018-03-26 问:听说国家制定了新的资产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规范。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将采用净值法,不能再保底保收益,这是否意味着这类产品的风险会增大?我以前主要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不是以后就不能买了?有什么替代产品没有? 标叔:首先,你提到的资产管理新规指的可能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该文件仍处于征求意见和修改阶段,并没有正式实施。因此,你仍然可以按照原先的方式,继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其次,你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理解并不太准确。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本保收益的,这类产品收益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低于4%;另一类是在投资合同上标明不保本,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基本能够实现保本保收益的产品,这类产品收益率稍高一些,也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产品,我估计你选择的多半也是这类产品。由于此类产品总能实现保本保收益,老百姓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产品比较安全。 新的资产管办法出台后,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会增加。以前,即使产品出了问题,银行也能想办法把资金缺口补上,保证产品的刚性兑付。但这会增加银行的风险,风险累积多了,会影响到整个银行的运行,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银行出了大问题,不仅仅是几个产品无法兑付的问题,可能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会受到牵连。从这个角度看,新规出台后,银行的经营风险会降低,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第三,采取净值法并不会比现在的预期收益率法风险更高。判断产品风险高低的主要依据是资金投向,如果资金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市场,风险并不算高,只要合理控制杠杆比例,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 举个例子,一款预期收益率为3.65%的银行理财产品,改用净值法后,期初的净值为1元,净值每天增加0.0001元,一年后,净值增长到1.0365元,实际的收益率还是3.65%。 另外,在计算收益的时候,以前是按债券买入价格与到期日回收款项之间的差额,除以持有天数来计算日收益的,今后,将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看上去增加了净值的波动,但对最终的收益并没有影响。从收益率上看,虽然目前采用市值法的产品不多,但在收益率方面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差不多。习惯了这种方式就好了。 当然,由于新办法对杠杆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加上要求银行不得刚性兑付,促使银行必须采取更稳妥的方式为客户理财,这有可能会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一定的下滑。如果你的心理预期不是很高,仍可以继续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如果你希望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可以考虑纯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