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怎么买?银行理财怎么买才合理?

来源:散户财经 时间:2020-01-09 14:29:40 责编: 人气:
银行理财怎么买?银行理财怎么买才合理?很多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出于对银行“公家人”身份的信任,认为这些由银行出售的产品是没有风险的,银行方面也会保证客户的利益。然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频频发生,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感几乎降至冰点。

 那么,银行理财真的不安全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要知道,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另外一类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国债、第三方理财等,这些产品都不能称为银行理财,除了国债之外,其它产品的风险普遍要高于银行理财。 而我们所听到的银行理财亏损案例,大都属于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详细讲讲如何购买合规且正式的银行理财,让大家避免入坑!如果觉得有用,大家不妨转发分享哟~ 购买银行理财之前,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1、何为自发,何为代售? 银行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客户量的金融机构,不仅仅会销售自营理财产品,还会代理发行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这里郑重提醒大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确认是银行的自营产品还是代发行产品”。 自营产品和代发产品如何区分?自营产品有以下三点特征: ①直接打开所属银行官网或手机银行投资理财板块查看。 ②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 ③可以通过中国理财网输入该理财产品的编码,如果可以查询的到,即为正规的银行自营理财产品。 2、正确区分理财产品和保险: 相信大家看过不少关于银行存钱理财变保险的新闻,当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遭到银行工作人员推销某款理财产品,出于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以及自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到位而随意购买,从而导致了日后血本无归的惨剧。 因此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事先确认产品究竟属于理财性质,还是保险性质?同时要注意理财性质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等级是否与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等级相对应。 3、预期收益率: 投资理财保本增值是关键,如果光看中收益,那么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高风险的理财陷阱。理财产品说明书里,一般提到的收益率,是指“预期年化收益率”,即只有你选择的理财产品期限达到1年时,才能达到的预期收益率。 比如一款宣传预期年化收益6%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6个月(180天),6个月后,你的收益不是本金×6%,而是本金×6%÷365×180。 总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很多人通过合理地长期坚持投资理财,不仅仅提高了自身的财富效能,还有利于实现更高品质的生活。

推荐阅读:银行再也没有保本理财了?之前买的怎么办? 2018-02-08 资产新规终于要落地了? 银行也没有保本理财了? 那你还会把钱放在银行吗? 银行业注定悲催的一年! 老话说人是三岁看老,观察君说银行业是年初看年末! 那今年年初的银行业是什么状态呢?

总结起来,就六个字:罚罚罚、惨惨惨! 到底有多惨,咱们来看一下数据:

1月13日,因为私售理财,工行黑龙江分行被罚了0.34亿; 1月19日,因为违规授信,浦发银行被罚了4.62亿; 1月27日,因为违规票据,以邮储银行武威文昌路支行为代表的12家银行,被罚了2.95亿; 2月2日,因为黄金骗贷,陕西、河南两地的19家银行,被罚了5250万! 这才刚到二月份,光是典型案例,银监会已经罚了4个,罚金已经高达8.435亿! 2022年,银行业全年罚没金额才近30亿元,这个数额还是是2022年的十倍!看来今年有望打破去年保持的纪录,不过,除了看银行的笑话外,我们其实还可以看出点别的东西!

通过这些数据其实看出来两个事情:

1、银行业问题确实很多;

2、银监会今年将会进一步加强监管 既然加强监管,那就一定会传导至银行表外业务,然后传导至银行理财市场,最终传导至你买的理财产品!

你可能会说,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一定没问题,这话不对,银行卖的产品很安全,但也有可能会出问题,而且有几个误区可能很多朋友自己都没有想过!

第一、银行理财产品也分银行自营、代销 银行自营产品也就是银行自己发售的理财产品。一般来说有银行自身信用作保障,所以银行自营理财产品安全性相对较高。 但是同时,银行是很多资管产品的代销渠道,保险、基金、信托,这些东西很多本身就是不保本的,你买的时候以为是保本理财产品,到了兑付的时候,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拿不到本金!

第二、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也不一定保本 银行理财产品按收益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你有没有仔细看过自己买的到底是哪一种,如果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话,即使亏了,也只能自己承担! 而在银监会重拳整治的情况下,非保本理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正在逐渐放大,但是之前买了保本理财的朋友,依然会刚性兑付!(但是你要确定你买的是保本的) 而比监管层整治更重要的是,资管新规有可能快来了,这将会以立法的形式,让保本理财变成历史! 资管新规真的要来了?

昨天(2月6日),有两条消息传了出来: 据财新网从接近权威监管人士处获悉,资管新规已经征集到近2000条意见,内容或有大幅修改,有望在全国“两会”前出台。 第一财经报道引述接近监管人士同时透露,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稿有不少修改,主要是让新规更严谨更有操作性,但大原则不会放松,例如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消除多层嵌套等内容! 翻译过来就是,资管新规有可能很快就要来了,而打破刚兑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的! 说白了,银行最重要的保本理财也有可能不再保本了! 其实这种迹象,已经开始在出现了! 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陆续停止保本理财的销售。 同时,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不设定预期收益率,按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投资人的收益,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

观察君前两天就写过这个事,未来大批的货币基金也有可能使用市价估值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货币基金也不一定保本了! 银行保本理财一旦将“保本”从宣传中拿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无疑会大幅降低; 而且,除了不能保本,也不再允许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打出预期收益率。 对银行而言,发展了多年的模式将迎来新的转变,保本理财的退出也已成定局。 对我们的钱有什么影响?

第一、暂时不用过于担心 短时间内,银行会有一个过渡过程,保本理财还会存在,在这段时间内,投资者可以重新物色合适的理财产品,或者留意一下银行新出的净值类产品适不适合自己。

第二、该重新修改你的资产分配方式了 如果你还想把钱放在银行,有以下几个建议: 选择评级风险较低的产品 如果你还非要买银行理财产品,要仔细看产品评级,R1和R2还是首要目标; 国债和地方债也不错 国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国债的投资期限较长,流动性不好,但有保障。 除了国债,有一些地方债,投资者购买时要注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债都是可以持有的优质资产,最好选择六省一市的地方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深圳)。

结构性存款可以考虑 存款收益太低,理财产品有可能不保本,那你还有一个选择——结构性存款! 所谓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通过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使投资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产品。 这种存款比普通定期存款更灵活、门槛更低的存款方式,不仅利息收益可以达到4%左右,向货币基金看齐,还能灵活取出靠挡计息。

当然,如果你不想把钱放在银行,说明你不想追求资金的绝对安全,那就可以尝试一些风险相对较大的投资方式: 信托 信托的收益比较高,而且相对比较安全,在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国资委下属的平台,这样更有保证,不过信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通常都是百万元起投,说白了就是有钱人玩的! P2P 说到零元起投的平民理财,那就是P2P了,多少钱都可以投,而且收益相对比较可观! 至于安全性,在强监管下,之前鱼龙混杂的P2P市场在加速洗牌,留下来的只能是合乎监管要求的大平台。 如果你又懒又不会挑平台,可以直接选择评级机构评选出的前几名平台进行投资。 但是记住一条,资管新规一旦出台,就没有所谓的保本了,没有人会对你的钱百分百负责,买各种理财产品,不管银行理财也好,P2P也好,都要仔细的研究合同和标的,自己评估风险和风控水平,唯一能对你的钱负责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