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协议存款提钱支取罚息 票据理财成货币基金之后新选择

来源:散户财经 时间:2020-03-18 16:48:32 责编: 人气:

  票据理财成投资新选择

  商业银行在和货币基金做协议存款的时候,需要签订两率不等协议存款,这意味着让货币基金保持较高预期年化收益保障的“提前支取协议存款不罚息”将停止,余额宝等依靠银行协议存款获得高利息的货币基金理财形式将遭受严重打击。然而,央行协议存款提起支取罚息规定的背后,票据理财成新选择。

  协议存款和票据同为基金投资范围,随着协议存款限制的出现,票据的投资优势凸显。什么是票据?票据理财有哪些分类?风险和预期年化收益如何?

  票据理财是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的预期年化利率转让给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经过包装设计后,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购买了票据理财产品,就成了理财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时获得相应的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客户的资金用于投资各类票据的理财产品。

  票据理财有哪些分类?

  银行设计的人民币票据型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投资于商业汇票;另一类是直接投资货币市场上的各类票据,如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本文介绍的是前一种投资于商业汇票的票据型理财产品。这类票据型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的预期年化利率转让给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经过包装设计后,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购买了票据理财产品,就成了理财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时获得相应的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客户的资金用于投资各类票据的理财产品。

  商业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一般可以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前者是由出票人签发并由其开户银行承兑的票据,后者是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票据。在通常情况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投资标的物的理财产品风险要小于商业承兑汇票作为投资标的物的理财产品。票据型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主要来源于已贴现商业汇票的利息收入。在未出现任何意外的情况下,投资者最终将得到已贴现商业汇票利息扣除银行和信托公司费用后的理财收入。

  票据理财的风险与预期年化收益

  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投资票据型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小,且预期年化收益较高。投资票据型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商业汇票到期无法回收票款。引起这一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承兑人认为已贴现票据存在瑕疵,不予付款;二是已贴现票据系伪造、变造票据,承兑人不予付款;三是承兑人破产,无力付款。对前两个原因,银行在收票时会有专业人员审票,由此而造成的风险几乎为零。

  至于第三个原因导致的风险是投资者需承担承兑人违约的风险。不过,商业汇票的期限一般在六个月以内,承兑人在短时间内违约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承兑人是银行,违约的概率就更小。因此,尽管银行在发售人民币票据型理财产品时会注明此类产品是非保本浮动预期年化收益产品,但其实际发生的违约风险很小。

  人民币票据型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远高于同期限档次人民币定期存款的预期年化利率。以某51天期的票据理财产品为例,其预期年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4%。特别是08年央行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规模严格控制,人民币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特别是票据贴现预期年化利率水涨船高,一般平均预期年化利率也在5%—7%之间,最高预期年化利率甚至超过10%,这促使人民币票据型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逐节走高。

  可以这样认为,购买票据型理财产品相当于投资者将资金通过银行和信托公司向客户发放一笔高预期年化利率的贴现贷款。考虑到商业汇票的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内,因此投资票据型理财产品的期限也会小于6个月,一般情况在3个月左右,由于期限较短,即使遇到央行加息,投资者也可以有效地规避预期年化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