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利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来源:散户财经 时间:2020-04-20 12:49:57 责编: 人气: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预期年化利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金融市场预期年化利率水平。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必须依据金融市场上各种证券的平均预期年化利率水平而定。证券预期年化利率水平提高,国债预期年化利率也应提高,否则国债发行会遇到困难;金融市场平均预期年化利率下降时,国债预期年化利率水平也应下调,否则政府会蒙受损失。

  2、银行储蓄预期年化利率。一般说来,公债预期年化利率以银行预期年化利率为基准,一般要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以利于投资者购买国债。但不要过高于银行储蓄存款预期年化利率,否则形成存款“大搬家”。

  3、政府的信用状况。一般情况下,由于政府信誉高于证券市场私人买卖证券信誉,所以在政府信誉高的情况下,国债预期年化利率适当低于金融市场平均预期年化利率水平。但如果政府信誉不佳,就必须提高国债预期年化利率,才能保证国债顺利发行。

  4、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当社会资金供应充足,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即可降低;当社会资金供应紧张,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必须相应提高。否则,前者可能导致国家额外的利息支付;后者可能导致国债发行不顺利。

  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市场预期年化利率

  在市场经济国家,市场预期年化利率是制约国债预期年化利率的主要因素。市场预期年化利率一般是指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的平均预期年化利率水平。一般的原则是国债预期年化利率要保持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大体相当的水平。如国债预期年化利率高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不仅会增加财政的利息负担,还会出现国债券排挤其他证券,或拉动市场预期年化利率上升,不利于证券市场和经济的稳定。反之,国债预期年化利率低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太多,则会使国债失去吸引力,影响国债的正常发行。在我国经济中,由国家制定的银行预期年化利率起主导作用,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在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基础上受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而有所浮动。因此,我国国债预期年化利率的确定主要是以银行预期年化利率为基准。

  银行预期年化利率

  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或银行预期年化利率,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一般可以略低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这是因为国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信用等级较高,安全性好,投资者即使在预期年化收益上有所损失,也愿意认购国债,这是世界上一般国家国债预期年化利率都稍低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的主要原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是决定国债预期年化利率的基本因素。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闲置资金较多,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可以适当降低;若社会资金十分短缺,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必须相应提高。国债预期年化利率还受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考虑政府经济政策的需要。国债预期年化利率的确定固然要考虑市场预期年化利率,但同时对市场预期年化利率产生影响。具体讲,短期国债预期年化利率会影响货币市场,而长期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则对资本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发生影响。政府有时会利用国债预期年化利率来影响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实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标。

  经济条件

  我国发行国债的历史较短,同时受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国债预期年化利率的选择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债的预期年化利率水平和结构不尽合理。1989年以前,国债预期年化利率低于储蓄预期年化利率,由于当时人们对国债认识不够,加上社会资金短缺和通货膨胀的形势,低预期年化利率导致国债发行的困难,不得不采取行政摊派和强制认购的方式推销国债,从而影响了国债的声誉。1989年以来,开始提高国债预期年化利率,高预期年化利率固然有利于国债的发行,但与国债券作为“金边债券”的身份不相称,也加重了国债的利息负担。1999年以后,随着利息所得税的恢复征收,国债因免于征税而显示出优势,政府相机降低了国债预期年化利率。从一般趋势来看,在预期年化利率水平上,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应略低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或略高于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在预期年化利率结构上,应对不同期限、不同用途的国债规定差别较大的结构性预期年化利率。长期国债预期年化利率高于中期国债预期年化利率,中期国债预期年化利率高于短期国债预期年化利率,建设性国债的预期年化利率高于国库券和其他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

>>预期年化利率术语解释汇总

债券类型 国债 投资理财 债券